您的位置:軟件測試 > 軟件項目管理 > 項目人 >
協(xié)作中的責任管理 做有責任感的職業(yè)人
作者:網絡轉載 發(fā)布時間:[ 2013/7/29 14:27:26 ] 推薦標簽:

比如,開發(fā)人員和測試人員發(fā)生責任問題時,可以先往開發(fā)和測試雙方的協(xié)作流程上去轉移,如果流程存在漏洞,有可能轉移成功,后得出是開發(fā)測試流程不清晰,導致后來紕漏的發(fā)生,為了防止未來出現更大的問題,還要適當的建議組織改進流程,防范于未然,這樣說不定還能把過錯變?yōu)楣凇?/p>

但這種模式的轉移也是需要“大智慧”,也不是誰都可以轉移成功的。需要責任各方對組織的制度、流程及規(guī)則了如指掌,并能分析出漏洞方能成功轉移。

如果組織制度健全,則此方法很難生效,責任參與方則只能尋求下面的第三模式。但一般來說,在完善的組織都有制度覆蓋不到的地方,因為制度的制定和執(zhí)行是需要成本的(參考敏捷開發(fā)的小跑精神一文,涉及了一些制度問題),所以總能給一些投機取巧之輩留下一些空擋。

3.第三模式,當責任發(fā)生的地帶并非模糊地帶,而且該責任已經有組織規(guī)章制度界定時,相對容易界定責任的歸屬:誰是主要責任,協(xié)作網絡上的其它參與方則是次要責任。但是,主要責任方往往還是會進行扯皮與內耗,試圖進行責任轉移,撇清自己的責任。如果被其得逞,會把責任轉移到模糊地帶,或者轉移到協(xié)作網絡的另外一方身上。

第三模式與上面的第二模式相對比,箭頭只是從一方發(fā)出,而第二模式是從多方發(fā)出。因為責任發(fā)生在模糊地帶,是多方責任,而且都是主要責任,多方都想轉移。而第三模式中,責任發(fā)生在單方(上圖中員工A的責任),并非在模糊地帶。所以只是員工A試圖當方面的進行轉移。但如果上層火眼金睛,其它員工也明白責任歸屬關系,這種轉移想要成功則相當困難。但如果上層糊涂(或者裝糊涂),這種轉移成功在組織中也是常見的。

4.第四種模式是責任集中模式,當問題的責任歸屬已經明確,而且上面三種模式都無法轉移的情況下,很多人會采取這種集中模式,也是我們常說的“背黑鍋”模式。如下圖中,員工A是一個部門領導,手下有一些員工跟隨他一起工作,圖中標志出兩位員工A1,員工A2,我們知道領導的職責與員工的職責是重疊的,一般領導下的某一個員工的職責是領導的所有職責的一部分。當責任發(fā)生時,領導A很容易的把責任進行集中,集中到其手下的員工身上,并成功找到人背黑鍋。比如,我們常見的一個市的領導圈子發(fā)生貪污事件,后副市長出來進行責任集中,背了黑鍋。類似的事件在組織中也不少見。
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軟件測試工具 | 聯系我們 | 投訴建議 | 誠聘英才 | 申請使用列表 | 網站地圖
滬ICP備07036474 2003-2017 版權所有 上海澤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Shanghai ZeZhong Software Co.,Ltd